串联建造,创造最短周期
披星戴月开展测量验收
交运上岸,破除重重难关
完成建造并不代表着工作结束。管节钢壳完工后还需上驳交运,运输至桂山岛智能浇筑工厂下驳上岸,进行浇筑作业,这一过程难关重重。
9月25日,E16管节钢壳完成过驳交运,上驳作业采用136轴线模块小车和64台智能移船小车联合作业,总耗时仅1小时56分,较此前耗时有所缩短。
从龙穴岛到桂山岛码头,全程航道约35海里,乱流暗礁多且港池狭小,要安全平稳地将管节钢壳运输至指定位置完成下驳坐墩,仍有不小挑战。
9月26日,广船国际船运事业部创造性地利用大功率卷扬机与拖轮配合,通过卷扬机带缆的方式实现了驳船的完美“倒车入库”。与此同时,还需要检查各项精度指标,确保管节钢壳精确定位、平稳上岸坐墩。
9月27日12时,E16管节钢壳由136轴线模块小车和64台智能移船小车联合顶升过驳,开始上岸作业。
检查管节坐墩水平,确保平稳上岸坐墩
SPMT模块车操作手精准操作运输
指挥根据测量情况下达操作调整指令
E16管节钢壳“顺滑”上岸
敢为人先,不断突破自我
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示意效果图
广船国际自2018年承接GK01标合同开工建造以来,在制造中不断摸索、持续改进,过驳耗时从最初的几小时到如今稳定在2小时左右,制造方式从逐个建造到如今的串联制造,取得了一次次突破。
目前E17、E18管节钢壳均已在紧张制造中,预计将于年内交付。
| 通讯员:莫蕾露/刘 钱
| 责 编:周 芒
| 校 对:方 浩
| 审 核:项 丽/甘丰录